1.耳痛
耳痛是耳朵内部或周围的疼痛,多由炎症性疾病引起,其余为牵涉痛或反射痛。根据发生机制,耳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耳痛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如耳外伤、耳廓软骨膜炎及湿疹、丹毒等耳部疾病、外耳道疖、弥漫性外耳炎、耵聍肿胀嵌顿等外耳道疾病、大疱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中耳乳突炎等。如并发症、负鼓压或积液、耳部恶性肿瘤等。由于原发病不同,其表现也不同,可根据病史和检查作出诊断。
2.继发性耳痛多发生于口腔、咽、喉、颞下颌关节、颈部等邻近或远处器官的疾病,由神经反射引起。下颌智齿阻生、磨牙嵌顿、龋齿、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炎等口腔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切除术后早期、喉部恶性肿瘤或溃疡、咽喉部疾病;颈椎骨关节炎、儿童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可引起累及耳痛。上述不同病变可通过以下神经连接将疼痛反映到耳朵:①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耳颞支;②舌咽神经鼓室支;③面神经感觉支;④迷走神经耳支;⑤枕神经;⑥耳朵大神经。此外,严重的原发性耳痛仍可放射至下颌或颈部。
2.耳漏
耳漏或耳溢液,是指外耳道内积液或排出液体,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耳漏的性质可能不同。有的呈油性(脂质),有的呈浆液性或粘液状,有的呈化脓性、水样或血性,有时混合。外耳道、中耳或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外伤、肿瘤等均可引起耳漏,但炎症性病变引起的耳漏较为常见。
外耳道附有少量黄色或棕色油状稀薄液体,多为耵聍腺分泌物。浅黄色、透明、稀薄液体,多为中耳黏膜浆液腺分泌物或从血管中渗出的血清,可见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及鼓膜插入后的分泌物,或改善期的抽吸液中。中耳炎;如果这种性质的液体量大,继续溢出,多为过敏性中耳炎。胶样分泌物,多为中耳黏膜黏液腺分泌物,常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多见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有脓如果液体少且有臭味,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耳、头部外伤或手术后大量水样分泌物,多为脑脊液耳漏。有血性分泌物的患者应考虑大疱性中耳炎、耳外伤、部分中耳炎、颈静脉球或中耳恶性肿瘤。总之,根据耳漏的性质、量、持续时间、有无异味等,可以对病情进行粗略的判断。
3.耳聋
听力损失通常被称为耳聋。过去,轻度听力损失的人被称为听力障碍。耳聋按疾病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耳聋、功能性耳聋和假性耳聋;根据发病的时间特点,可分为突发性耳聋、进行性耳聋和波动性耳聋;通常按病变部位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三种。
传导性耳聋的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外耳和中耳,是由于外耳道或中耳传声装置中的障碍物影响声波的传导而引起的。气导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一般小于60分贝,而骨传导听力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会出现自听噪音等症状。如果疾病位于Corti器官的毛细胞、听觉神经或各级听觉中枢,就会引起声音感知和神经冲动传导障碍,从而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毛细胞病变称为感觉性耳聋(cochleardeafness),如药物性耳聋,常有返老还童;病变位于听神经及其传导通路的称为神经源性耳聋(postcochleardeafness)听神经瘤引起的耳聋属于这一类。其特点是语言识别率显着下降。患者抱怨他们能听到声音,但无法分辨其含义;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有病变者称为中枢性耳聋。混合性耳聋发生在同时患有外耳或/和中耳疾病、Corti毛细胞或听神经病变以及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人群中,例如长期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群。鼓膜穿孔和听小骨破坏引起的传导性耳聋,也可因长期毒素吸收和耳蜗毛细胞损伤而引起知觉性耳聋。
四、耳鸣
耳鸣是指患者的耳朵或头部对声音的主观感知,但外界环境中没有相应的声源。耳鸣是听觉功能障碍引起的常见症状。
长期以来,耳鸣常分为主观耳鸣和客观耳鸣。前者意味着耳鸣的声音只能由患者感觉到,而不能由检查者感觉到;后者意味着患者和检查者都可以听到耳鸣的声音。这个分类可以大致区分感音神经性耳鸣和立体声。后者是指听觉感觉神经系统以外的部分,如血管的搏动和肌肉的阵挛声。由于耳鸣是患者的主观症状,它并不仅仅取决于耳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因此,“主观耳鸣”和“客观耳鸣”分类的临床价值有其局限性。
耳鸣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除了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病理过程可以引起耳鸣外,患者的精神状态对耳鸣的感知也有较大的影响。耳鸣有多种表现。常见的描述包括蝉声、汽笛声、蒸汽机声、嘶嘶声、铃声等。有的断断续续出现,有的继续不停;轻者安静时出现耳鸣,重者扰民,影响工作和生活。
耳鸣的常见原因有外耳道和中耳疾病,如外耳炎、耵聍栓塞、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腔积液、耳硬化等;以及美尼尔氏病、听神经瘤、噪声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内耳疾病。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鸣常伴有听力下降或头晕等症状;耳鸣的性质常与病变部位、耳聋程度等有关,多与最大听力损失的频率相似:传导性听力损失多为低音性耳鸣,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为经常是高音。有些耳鸣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前兆,如注射链霉素后出现耳鸣,说明已经发生耳毒性;高血压患者耳鸣加重,常表现为血压升高;耳鸣可能是心脏病的前兆。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白血病、肾病、糖尿病、毒血症、神经症,以及长期接触铅、汞、苯、砷等过多的化学物质,烟酒等全身因素引起的耳鸣可能不伴有耳聋、头晕等症状,但可能伴有某些疾病的相关症状。搏动性耳鸣、脉动样或液体样耳鸣常提示血管性耳鸣。动脉性耳鸣常表现为粗糙、尖锐的搏动性耳鸣,静脉性耳鸣常表现为有节奏的、嗡嗡的机器声。
五、头晕
头晕是一种运动或位置错觉,是自己或外界景物运动的感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视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信息整合中枢协同工作,维持身体的平衡。上述系统疾病可引起全身性头晕或眩晕,因此头晕是常见症状。根据发病部位和病因,眩晕可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者可分为前庭中央性眩晕和外周性前庭眩晕。临床表现如下:
①周围性前庭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常突然发作,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景物旋转或摆动,头位改变可加重;病程短,常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可出现规律性(多为水平)眼球震颤,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意识清楚,可自行缓解,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见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窗膜破裂、耳毒性药物中毒等。
②前庭中枢性眩晕:起病较慢,多为左右摇晃、上下浮动,而非真正的旋转性眩晕;它可以是渐进的,持续很长时间,起病与头位变化无关。一般无耳鸣、听力减退,常伴有各类眼球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疾病如脑干或小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有些疾病可同时累及前庭周围和前庭中央,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③非前庭性眩晕:表现多样,可平浮、倾斜、直线晃动。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严重贫血、心脏病、脑外伤后遗症、低血糖症、神经官能症,以及颈性眩晕和眼眩,必须加以鉴别。
重庆耳鼻喉医院:本文列出了耳部疾病的五个主要症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首先应该对自己的症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尽快到专业的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