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脂瘤型中耳炎病因及治疗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胆脂瘤中耳炎属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三型,有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胆脂瘤性中耳炎属于第三型,也是中耳炎中最为严重,且易造成并发症的一型。
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所谓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向上,向内向后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一经诊断是胆脂瘤性中耳炎,就必须手术治疗,预防并发症。
二、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
胆脂瘤型中耳炎产生的原因有什么呢?关于本病的成因比较公认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内陷袋学说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遗留的黏膜水胂、肉芽、粘连等病变,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导致中耳膨胀不全。受上鼓室长期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向内凹陷,局部逐渐形成内陷囊袋,内陷囊袋不断加深,囊内角化上皮增生,上皮屑出现堆积,排出受阻,囊袋不断膨胀大,周围骨质遭到破坏,终于形成胆脂瘤。
2、上皮移行学说
鼓膜大穿孔或后方边缘性穿孔,鼓沟骨质裸露,外耳道皮肤越过骨面向鼓室内生长,深达上鼓室或鼓窦区,其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质堆积于该处而不能自洁,逐渐堆积,聚集成团,形成胆脂瘤。
3、基底细胞层过度增生学说
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坏基底膜,而伸入上皮下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胆脂瘤。
4、化生理论
鳞状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黏膜上皮被角化性鳞状上皮所取代,但脱落的角化物质一般不堆积。如化生的角化性鳞状上皮伸入鼓窦或鼓室,脱落的焦化物质发生堆积,可形成胆脂瘤。
三、胆脂瘤型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1、可无症状。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症状。
2、耳流脓不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可无耳溢液。伴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脓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恶臭,伴有肉芽者,脓内可带血。
3、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胆脂瘤的唯一主诉,早期多为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上鼓室内小胆脂瘤,听力可基本正常。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但因胆脂瘤可作为听骨间的传声桥梁,听力损失也可不甚严重。病变累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严重者可为全聋。
4、耳鸣。多因耳蜗受累之故。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早早医院检查并做相关的治疗。
四、胆脂瘤中耳炎引发的后果
1、中耳炎感染发作缓慢,但破坏性很大,能够造成永久性伤害,发病时耳中会不时流出灰色或黄色的脓液。可丧失一部分的听力,感染时间愈久,听力丧失得愈多。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2、如果感染到了晚期,它可能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上去。如果乳突受到感染,可能需要接受乳突切除术的治疗。在治疗无效的罕见情况下,耳骨可能受到损伤,造成永久性的耳聋。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
3、更为严重的是,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五、怎么治疗胆脂瘤中耳炎
胆脂瘤中耳炎的后果较为严重,不容忽视,严重者及早施行手术,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以获得—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不严重者可以保守治疗
1、乳突根治手术
彻底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腔内的胆脂瘤,肉芽、息肉以及有病变的骨质和粘膜等。
重建听力。术中尽可能保留与传音功能有密切关系的中耳结构,如听小骨、残余鼓膜、咽鼓管粘膜,乃至完整的外耳道及鼓沟等,并在此基础上一期或二期重建听力。
2、美国纳米电磁波治疗技术治疗
美国纳米电磁波治疗技术采用超声波和中低频生物电磁波所形成的声、频、热、电、磁等自然物理因子,叠加透入于中耳腔和外耳道病灶,形成声频共振、理化叠加的立体效应结合药物透入、音乐疗法、穴位引导等多种治疗因子,可加快血液循环,迅速消除炎症,改善听力,开创了中耳炎治疗的新纪元,是目前为止治疗中耳炎、外耳道炎最安全有效的技术。
六、如何预防胆脂瘤中耳炎
1、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让耳朵的到好的休息与保护。
2、洗澡或游泳时耳朵内如果进水,可能容易滋生细菌,若已进水时,要让耳内的水流出,可以用棉棒清洁,但深度不要太深。要注意,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3、积极防治感冒。曾经发生过中耳炎的人,容易再度复发,自己要避免感冒,一旦感染到感冒或中耳炎,应找合格医生及时给予治疗。
4、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5、家中如果有人抽烟、擦油漆或点香时,应该保持空气流通,这样可防止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肿胀。
6、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